(一)选择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 甲因纳税与税务机关之间形成的关系 B. 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 C. 丙因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与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 D. 丁因犯罪被判处刑罚与国家之间形成的关系 答案:B。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储蓄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甲因纳税与税务机关之间形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丙因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与单位之间形成的可能是内部管理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丁因犯罪被判处刑罚与国家之间形成的是刑事法律关系。 甲向乙借款 5 万元,以自己的汽车作为抵押。抵押期间,丙向甲表示愿意购买该车,甲将该车卖给了丙。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转让汽车未通知乙,该转让行为无效 B. 甲转让汽车无需通知乙,该转让行为有效 C. 甲转让汽车应取得乙的同意,该转让行为有效 D. 甲转让汽车应取得乙的同意,该转让行为无效 答案:C。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甲向乙借款并以汽车抵押,转让汽车应取得乙的同意,该转让行为才有效。 (二)简答题 简述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答: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等行为。(2)公力救济。即通过民事诉讼等司法程序来保护民事权利。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 简述合同的解除条件。 答:合同的解除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约定解除。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条件成就时,一方或双方可以解除合同。(2)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 1000 台电脑,总价 500 万元。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支付了 100 万元预付款,乙公司按时交付了电脑。但甲公司在验收时发现部分电脑存在质量问题,遂要求乙公司更换或退货。乙公司拒绝,双方发生争议。 问题:(1)甲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更换或退货?为什么? (2)如果甲公司起诉乙公司,应向哪个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1)甲公司能要求乙公司更换或退货。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2)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甲公司可以向乙公司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