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为增加广大考生的录取率,现总结云南成人高考语文考试中容易出错的成语。 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